关于召开第十一届中华健康管理论坛暨第四届人民医学 传播大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: 中华健康管理论坛创立于2007年,是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题写会名,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担任名誉主席,全国人大常委、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卫生管理和疾病控制专家王陇德院士担任创始主席,是健康管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。2022年为传播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的人民医学,推动医学传播事业发展,创办人民医学传播大会,原国务委员陈至立、原卫生部部长高强、原卫生部副部长曹泽毅等领导致辞,樊代明、黄荷凤、王琦、陈士林、张英泽、董家鸿、李兆申、丁显平等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及中外数十位院士专家做报告,华西医院郑芸书记、华大集团CEO尹烨等出任人民医学传播大使,已经成为中国医学传播的高品质盛会。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认真落实《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》、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》,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,推进健康中国建设,提高人民健康素养,传播科学健康创新理念,倡导健康生活方式,大会将于8月22--24日在北京召开。 会议将围绕“健康中国·科技赋能·抗衰新未来”为核心,聚焦健康管理领域的科技创新、政策实践与产业协同,推动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。通过多学科、跨领域的高端对话,探索体重管理、肠道微生态、慢病防治、肿瘤防治、脑健康、眼健康、临床营养、功能医学、干细胞产业与再生医学、中医药健康促进、智慧医疗等新质生产力前沿领域发展,为健康中国行动提供学术支持与实践经验。我们相信,本次盛会必将为我国健康管理专家、学者以及健康产业企业代表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机会。 欢迎关心、从事健康管理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会议,共同为推进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。
中国抗衰老促进会 二〇二五年七月九日 论坛相关事项说明
一、论坛时间:2025年8月22-24日(22日报到) 二、论坛地点:北京会议中心 三、组织机构: 主办单位:中国抗衰老促进会 共同主办:中国抗癌协会 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 四川省仁心公益慈善促进会 支持单位:吴阶平医学基金会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日健康客户端 协办单位:健康行动在线 早筛网 承办单位: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 北京华康乐和国际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大会名誉主席:顾秀莲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陈至立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大会总顾问:樊代明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 大会主席: 曹泽毅 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 王松灵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长 副 主 席:秦小明 齐小秋 王 宇 吴 刚 刘仁富 姜再增 大会主席团:王陇德 曹泽毅 殷大奎 曹荣桂 吴祖泽 程书钧 王松灵 金 力 樊代明 陈润生 王 琦 仝小林 陈士林 王 丹 郑 宏 张大宁 陈万青 石汉平 翟凤英 于 康 曾 强 鲍 勇 王 鹏 古翔儒 严想元 赵 健 黄明达 陶 锐 胡 波 刘一泽 赵 超 张黎刚 董文辉 厉 昀 秘 书 长:白翘瑜 副秘书长:曹 巍 温跃春 陈赞泉 许蒙超 董文辉 姚沛淳 学术委员会:白书忠 王陇德 曹泽毅 陈君石 陈万青 陈润生 陈士林 樊代明 郭应禄 金 力 王 琦 仝小林 吉训明 王福生 季加孚 王拥军 龚 涛 顾 湲 古翔儒 郭廷建 胡大一 梁万年 黄明达 姜再增 刘玉萍 邵立功 单风平 石汉平 武留信 吴 静 王 宇 王浩彦 王培玉 王建六 王 琪 王慧君 王 鹏 殷大奎 于 康 曾 强 曾赴云 赵 霖 翟凤英 张雅月 张大宁 郑延松 艾 华 鲍 勇 付 萍 陶 锐 古翔儒 严想元 褚 熙 邓笑伟 高学成 马 骁 魏丽惠 王临虹 赵方辉 向 阳 邱满堂 李文斌 徐志坚 张黎刚 朱明炜 李冬云 支修益 张 凯 廖秦平 陈 伟 狄 文 田艳涛 胡 波 张 群 王贵英 金 哲 韩小红 赵 超 四、出席人员 国家有关领导人、卫健委等相关部委领导,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社团组织领导,卫生健康领域知名科学家、学者和科技工作者,卫生健康行业科研院所、大专院校、医疗机构、医药企业负责人及大健康产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研发负责人,健康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领域负责人等。 五、议程版块 (一)第十一届中华健康管理论坛:围绕“健康中国·科技赋能·抗衰新未来”为核心,聚焦健康管理领域的科技创新、政策实践与产业协同,推动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。大会上将发布“健康中国行动食品健康北京宣言”,“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工程试点合作单位/试点基地医院”授牌仪式;“健康中国 产品甄选”启动仪式;“十四五”中华健康管理科技创新突出贡献案例征集启动仪式。 仁医论---第4届“人民医学传播大会”暨首届人民医院发展大会:围绕“新时代仁医论、办好人民的好医院”为主题,突出“推动医学大整合,发展新质生产力”,着重突出中青年专家的交流与发展。大会上将成立《中国医学传播共识库》编委会(分卷预计100册,包括即将出版的高等院校创新教材《中西整合医学传播学》《儿童遗尿疾病中西医整合诊疗》和科普三卷读本《骨科医生说健康》等)。 (二)前沿技术赋能健康管理论坛:聚焦探讨新兴技术如何推动健康管理、医疗服务及大健康产业的创新与升级。阿尔兹海默症等创新药物,技术趋势:人工智能(AI)、大数据与精准健康、物联网与远程医疗、区块链与医疗数据安全、机器人技术、5G/6G、元宇宙、基因编辑等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。行业洞察:全球健康科技发展动态、政策导向、市场需求及未来健康服务模式(如个性化医疗、预防医学等)。 (三)县域肿瘤防治论坛:紧密围绕“提升基层肿瘤防治能力,推动县域癌症早筛早诊早治”。政策与体系建设:国家县域肿瘤防治政策解读、县域医共体/医联体模式下肿瘤防治整合服务模式探索、县域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与质控。能力提升与实践:适宜县域推广的肿瘤筛查技术(如肝癌、上消化道癌、结直肠癌、乳腺癌、宫颈癌等)、县域医院肿瘤科/放疗科/病理科能力建设标准与经验、基层医生肿瘤识别、转诊及规范化诊疗培训、县域肿瘤患者随访管理与康复支持。技术创新与智慧应用:AI、远程医疗在县域肿瘤筛查、诊断病理中的应用、县域肿瘤信息化平台与大数据管理、互联网医院/远程会诊助力县域肿瘤诊疗。健康管理与科普:县域居民肿瘤防治健康教育与科普策略、高危人群风险管理与生活方式干预、肿瘤防治中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。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,早筛查、早诊断、早治疗是癌症防治的有效措施。针对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,借此论坛产、学、研、资、医、政、媒等各方紧密配合,就肿瘤“防、筛、诊、治、康”一体化等热点话题深入探讨。积极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工程。 (四)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健康管理论坛:围绕“十四五”中医药发展规划重点任务(如中药新药创制、非药物疗法推广)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、中医药标准制定、新质生产力驱动、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、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升级、非药物疗法传承与创新、AI与数字技术赋能等议题进行交流探讨。 (五)健康产业与金融创新论坛:全球健康产业投资趋势,生物医药、数字健康、AI医疗、养老科技当领域的资本热度与赛道分析,新兴市场出海的健康产业增长潜力与投资机会,健康保险创新模式(产品设计、技术赋能),健康产业投融资、技术展示与产融对接(路演、产学研金融合如高校成果转化基金设立)。 (六)功能医学论坛:在健康理念不断升级、医学模式加速转型的今天,功能医学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创新思维,推动着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聚焦于以个体化、系统性、根源性为导向的健康管理方法,通过调理生理、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优化人体功能,预防与逆转慢性疾病。从“疾病治疗”转向“功能失衡修复”的医学范式,强调基因-环境-生活方式交互作用。包括慢性病根源性解析与干预、自身免疫疾病、功能检测与精准评估、个性化干预方案、创新技术及实践案例与临床转化等。 (七)外泌体与干细胞专题论坛:近年来,国家高度重视干细胞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,并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干细胞研究政策,鼓励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,推动干细胞技术在临床治疗、药物研发、再生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。2025年1月2日国家药监局批准我国首款干细胞治疗药品艾米托赛注射液上市,标志着我国干细胞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和行业的进一步发展。在全球生命科学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,细胞治疗已成为第三次医学革命的关键驱动力。 (八)体重管理门诊运营模式与关键技术论坛:国家卫健委雷海潮主任表示将继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。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首个主要危险因素和疾病,来自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,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当中的很多致病因素跟每个人的行为、生活方式、饮食和体育锻炼都密切相关,2025年4月14日,体重管理被纳入健康中国行动。体重管理门诊以科学干预为核心,整合医学、营养学、行为心理学及数字技术,针对超重/肥胖人群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,打破“短期减重-反弹”的恶行循环,实现长期代谢健康。核心模式和可持续性服务、关键技术的精准干预,以医学专业度建立信任,以数字化工具提升服务效率。 (九)肿瘤早筛新技术论坛: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许多类型的肿瘤在早期阶段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,2022年我国恶行肿瘤新发病例为482.47万例。通过早期筛查发现潜在健康问题至关重要,聚焦早筛创新技术提升癌症早期发现率,减低死亡率,推动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”的癌症防控体系升级。 (十)肠道微生态论坛:从基础研究到健康产业的全景洞察,汇聚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互作机制,探讨菌群检测、干预技术及产业化应用,推动“肠脑轴”“肠肝轴”等前沿领域的临床转化。通过整合基础研究,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,推动倡导微生态从“科研热点”迈向“健康刚需”,构建“检测-干预-管理”闭环。未来,菌群与衰老互作的前沿研究开拓抗衰老新领域,菌群个性化干预及跨学科数据融合,将重塑疾病防治与健康管理范式,开启“以菌为药”的新时代。 (十一)健康中国产品甄选闭门会议:围绕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、《国民营养计划》、《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》等政策,建立健康产业产品健康评价体系树立行业标杆;促进龙头企业与隐形冠军资源对接,加速技术转化;推动政-产-学-研资源精准匹配;产品(技术/项目路演与专家质询;资源对接与战略签约;成果输出与长效赋能;风险控制与合规要点;标杆案例参考(“国家队”合作、出海样本、基层赋能)。以创新丈量健康未来,用责任定义产业高度,让世界看见健康中国力量。 (十二)“十四五”中华健康管理突出贡献实践案例征集: “十四五”规划实施以来,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,我国健康管理事业在技术创新、服务升级、体系构建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,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为记录健康管理领域攻坚克难的创新足迹,系统总结典型经验、鼓励创新成果;彰显推动行业前行的标杆价值、凝聚行业智慧和社会责任,提炼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中国式健康管理”范式,为健康中国2030注入持续动能,现面向全国开展“十四五”中华健康管理突出贡献实践案例征集活动。 1、征集范围: 面向健康管理与生物科技生产、经营、监管等全链条相关企事业、医疗机构、科研院所等单位和个人,征集技术革新: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可穿戴设备等赋能健康管理的技术突破;服务拓荒:基层健康管理网络构建、慢病防控模式、医防融合新路径;标准引领:行业规范制定、质控体系创新、国际标准对接;公益践行:健康扶贫、特殊群体关怀、全民健康教育普及;生态共建:跨领域协同、产业融合、政策推动的体系化实践等领域的突出贡献案例。 2、案例要求: 时效性:成果产生于2021年1月1日-2025年12月31日; 真实性:数据可验证,禁止虚构或夸大; 创新性:在技术、模式、机制等方面具有突破性; 实用性:案例已实际应用并取得明显成效(如提升健康指标、降低医疗成本等),具有可推广性和借鉴意义,对推动行业革新具有积极示范作用。 完整性:案例包括背景介绍、技术方案、实施过程、应用成效、经验总结等内容,文字简洁明了,数据准确可靠,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,附相关图片、图标等辅助说明材料。 3、评选细则: 创新突破性(30分):考察案例所采用的技术/模式是否具有前沿性、创新性,是否自主研发或在行业内具有领先水平。 应用成效(30分):评估案例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,包括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、提高质量、保障安全、惠及人群规模、健康指标改善率、基层可及性等方面的具体成效。 推广价值(20分):案例是否具有可复制性、可推广性、标准化程度、行业带动效应等。 社会影响(10分):案例是否对社会、经济、环境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,是否获得相关荣誉或认可。 合规性和安全性(10分):案例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,是否具备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。 4、评选流程: 自主申报:各单位按照通知要求,准备申报材料,包括案例申报表、案例介绍、相关证明材料等,与截止日期前提交。 |
健康行动在线(北京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医养国际医学研究院 技术支持
Powered by Discuz! X3.5© 2001-2013 Discuz Team.( 京ICP备2025127010号-2 )